沐鸣2内部_赵英俊的重唱计划,我看到了音乐人的倔强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Alter   2020-09-23/17:06
  • 可能很多乐迷都没有料到,赵英俊会在这个秋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掀起一轮别具一格的音乐旋风。

    随着韩红翻唱的《方的言》上线,赵英俊《一首歌一个故事》重唱系列的十三首作品全部录制完成。尽管最初提出重唱计划,只是赵英俊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为了弥补一些未能达成的遗憾,但数据俨然超出了最初的预想。

    薛之谦演唱的《守候》在网易云音乐独家上线后,24小时的播放量即超过500万,评论数迅速超过了7万,并登顶飙升榜和新歌榜两个榜单;陈奕迅重唱的《世界上不存在的歌》在网易云音乐上线当天的播放量就达到280万,累计有7万多用户分享、超过2万用户进行评论,同样登顶当天的飙升榜……

    从7月30日张靓颖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9月12日韩红演唱的《方的言》,45天时间里的13首重唱歌曲为何能够点燃乐坛?除了每首歌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还让外界看到了音乐在这个时代的生命力。

    01 电影“救了”赵英俊们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赵英俊:“歌比人红的创作鬼才,画龙点睛的电影龙套。”

    《缝纫机乐队》里的《都选C》、《火锅英雄》中的《世界上不存在的歌》、《港囧》里的《清风徐来》、《万万没想到》中的《大王叫我来巡山》……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主题曲,均出自赵英俊之手。

    一边命题作文般的给不同的电影写主题曲,一边在电影中客串下类似龙套的角色,大抵就是赵英俊留给外界的印象。

    把时间拨回到2004年,还不知道什么是选秀的赵英俊误打误撞参加了《我型我秀》,虽然因为年龄超龄被迫退赛,但在参赛的时间里把23首流行歌曲串烧成的《刺激2005》,一夜之间火遍了大江南北。

    歌红了,赵英俊却没火。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做过电台DJ,做过电视主持,还给电视节目做过音乐总监。直到2012年的时候,35岁的赵英俊等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徐峥的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配乐出了问题,最后找到赵英俊接手完成了配乐,也自此开启了赵英俊做电影配乐的生涯。

    按照赵英俊自己的说法:“我从事的完全是一个服务行业,就像一个厨子,你想吃什么菜,我就给你炒什么菜。我满足你所有要求的同时,尽量把它炒得好吃一点,尽量让你印象深刻一点,我觉得我的态度是端正的。”

    把做音乐比作做菜,着实有些调侃的性质,但调侃背后埋藏的则是一个“非常规音乐人”的无奈:没有在选秀节目中一夜成名,没有吸引到唱片公司的注意力,没有钱出自己的唱片,这样的音乐人注定是没有饭吃的。哪怕有几首传唱度极高的歌曲,也几乎没人关心歌曲的创作者是谁。

    赵英俊又是幸运的,电影配乐成了他赖以生存的避风港,几首风格迥异但旋律细腻的电影主题曲,让外界认识到了赵英俊的才华。特别是国内电影票房在2010年后屡创新高,音乐营销的阵仗也越来越大,从主题曲、插曲、片尾曲,到各种名目的推广曲、宣传曲,一部电影基本有四五首歌曲的配置,间接解决了赵英俊们的生计。

    在《泰囧》《港囧》《唐人街探案》等几部高票房电影的衬托下,赵英俊还得了个”电影票房吉祥物”的称号。

    音乐遇上电影,让赵英俊的鬼才得以释放,然后爆发出了应有的光芒。其实赵英俊只是音乐世界宏大叙事和复杂转变的缩影,音乐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正逐渐成为属于所有人的大众文化。

    02 重唱背后的新发现

    《一首歌一个故事》重唱系列在网易云音乐上的乐评,为外界提供了窥视音乐世界复杂转变的窗口:

    有人从音乐中听出了不同歌手处理同一首歌的不同方式,对音乐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有趣的三岁小孩”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评论中写道:不同于赵英俊偏摇滚气息的表达,张靓颖的全新演绎更倾向于细腻婉转的抒发,醇厚饱满的声线诉说感十足,裹挟着对青春静谧如流水的感怀,直抵听众内心最柔软处。

    有人从音乐中对创作者的才华和情感有了新的认识,通过重唱作品被创作者圈了粉。

    “overserene”在《守候》中写下了这样的评论:以前对赵英俊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唐探1里那个越南仔爆炸头,只觉得他挺好笑的。后来总听薛提起赵英俊,才知道原来他也是个深情又认真的歌手。听 了他的歌曲发现是我很喜欢的风格,感谢优秀的薛之谦让我认识了优秀的赵英俊!

    也有人从音乐中想起了熟悉的电影剧情,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上演了一波回忆杀。

    “柒兮”在金志文翻唱的《塑料袋》中评论道:我也是玩音乐的,热爱音乐。《缝纫机乐队》中,当我看到他们五个人站在大吉他的废墟上演唱《塑料袋》的时候,心里感触很深。最重要的是一帮人冲进来的场景,我相信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看到这个场景都会不由自主的留下骄傲的眼泪吧。摇滚吧,缝纫机乐队!

    透过这些乐评,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音乐并不是孤独存在的,每一首歌都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连接了不同群体的情感。

    赵英俊初次尝试创作的2004年,听歌的载体还是磁带和CD机,MP3都还是少数派的玩物,音乐和人的关系也是割裂的,偶然会和朋友互相交换磁带,但鲜有人留下自己的感触,也很少探究创作者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到了2020年,在线音乐产品已然占据了大多数人的听歌渠道,网易云音乐等头部产品也早已成为音乐社区,人与音乐间的情感连接进一步凸显,就像每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有成千上万的用户留下了精彩的评论,进一步补足了音乐的完整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

    正如13首重唱歌曲无一是赵英俊献声,却有数十万网友掀起了原唱与翻唱之间的讨论,赵英俊的名字被频频提起。在网易云音乐独特的社区氛围中,重唱作品释放了粉丝之间的互动和连接,悄然完成了圈层的跨越,让音乐触达了更为广泛的人群。

    03 属于音乐人的时代

    毕竟音乐的灵魂在于情感的代入,与听众产生情感的共鸣。网易云音乐等新一代音乐基础设施的出现,让音乐人走进了属于他们的时代。

    在音乐社区流行之前,音乐还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彼时的内容阵地被所谓的专业音乐人把持着,诸如赵英俊这样的草根音乐人,近乎唯一的出路是挤进音乐体制内,或者被唱片公司挖掘培养,或者成为特定机构的文艺工作者。

    当下的音乐早已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从一种专业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只要你的音乐作品足够优秀,并没有太多人在乎是不是科班出身,音乐与人的连接回归到音乐本身。所以赵英俊这样的创作鬼才可以借助电影配乐逆袭,通过自己作品的重唱企划向听众讲述每一首歌背后的故事。

    或许也有人质疑,互联网对音乐的重新定义,打碎了唱片时代那样“一呼百应”的话语权,对音乐人来说并不友好,在浩如烟海的音乐海洋里,倘若新歌不被平台青睐、不被推荐,可能会石沉大海。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在“粉丝经济”的时代潮流下,流量关系着话语权,以至于音乐榜单上排名靠前的常常是流量明星的作品。只是这样的担忧似乎低估了连接音乐与人的潜力,至少在网易云音乐上“十万加”评论的音乐作品中,95后独立音乐人已经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民谣、说唱、国风、电音、摇滚等分众音乐也开始席卷流行文化。

    当然,这里并不想探讨在线音乐的算法推荐和匹配机制,而是音乐市场的多元化和创作的自由。比如《一首歌一个故事》在宣发环节上的多平台联动,每发一首歌,赵英俊都会在微博上写一篇小长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薛之谦串联各位歌手的创意视频,在抖音上形成了病毒式传播;最终在网易云音乐上持续聚积、沉淀、引爆。

    互联网改变的不只是音乐创作的话语权,还为不同的音乐人提供了多元化的生存空间。正如快手直播间里一度流行的喊麦文化,在抖音上火出圈的流行神曲,以及在网易云音乐上安心创作的音乐人。

    借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或许对一些人来说这个时代的音乐环境还不够友好,但对赵英俊这样的创作者来说,无疑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好时代。

    《一首歌一个故事》的成功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优秀的音乐总能引发听众的共鸣,在网易云音乐等产品提供的舞台上,赵英俊们终于可以倔强的活着。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